找到相关内容485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八不中道,是那八不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佛灭后七百年间龙树菩萨造中观论,简称中论,及十二门论,这都是根据佛说般若经,阐扬中道(梵语madhyama-pratipad)的空义者,他的弟子提婆菩萨,又造百论,广破外道小乘,是为...破相宗。   八不中道,乃破邪显正,是本宗纲领,但诸邪妄,无量无数,其见解皆不合中道,概括言之,不出八类,即生、灭、断、常、一、异、来、去是也。惟是真如理体,皆离此八边,本宗因之立八不法门。  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404712447.html
  • 厦门市佛教协会赴台交流访问团参访玄奘寺、中道学苑、中台禅寺

    参访玄奘寺 玄奘寺合影 拜访中道学苑真华长老 图为长老讲话(中) 团长则悟大和尚讲话 赠送长老《闽南佛学院学报》 互赠礼物 与真华长老合影 合影于中道学苑 中台禅寺全景 中台禅寺常务副主持见尊法师热情接待参访团一行 见尊法师介绍寺院建筑结构 赠予太虚大师像 赠予《厦门佛教志》 回赠礼物 中台禅寺合影  ...

    佚名

    |参访|访问团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1/16321431880.html
  • 无执著的动态智慧——中道与中观

    “中”是无执著的立场,“中”必含摄著“观”。它是一种通观全体、富于批判精神的动态智慧,人在生活里不断地努力向上,而趋近完美、幸福,这就是所谓的“中道”。   〖阿含经里的中道思想〗   阿含经是...阿含经里,去阐发佛陀之教的义理。正如印顺法师所说的,龙树这一系的中观思想,乃是阿含经的通论,中观哲学正是要把阿含经的深意给发掘出来。   在阿含经里所说的“中道”,基本上可看出有两种类型:(一)伦理...

    万金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2243648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原始佛教之中道(节选)

    恒强法师:原始佛教之中道(节选)   内容提要   原始佛教之中道以十二缘起为根本理论,以八正道为实践内容。佛陀基于十二缘起,远离种种边见,不取不著。佛陀说无常破斥常见,也说涅槃是常而不偏执无常;佛陀说轮回破斥断见,也说漏尽解脱而不偏执不断,以此确立常断中道正见。佛陀依真实说有说无,说有知为缘起有,因此不执有,也不起增益而生常见;说无说空知为缘起灭、常恒不变异法空,因此不执无、不执空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0276961.html
  • 三论宗以“中道不二”为正观的原理

    三论宗以“中道不二”为正观的原理  今从十个方面说明不二中正之道。一、离大小而显中道;二、绝有无而显中道;三、洗断常而显中道;四、除是非而显中道;五、息双非而显中道;六、辨邪正而显中道;七、无取舍而显中道;八、冥诸见而显中道;九、除随言生执而显中道;十、显无所得正观。  第一、首先从内外大小俱无显中道之理。外人认为三论宗内外大小俱破者,是无内无外,非大非小,一切皆无,成为断无之见。三论宗正以既无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467619.html
  • “二谛”论和“八不中道”说

    “二谛”论和“八不中道”说  (中国佛教百科全书·宗派卷)  吉藏(549—623),俗姓安,祖籍安息,后迁南海,再移金陵。七岁时依法朗出家,博览经论,潜心研习。十九岁时为法朗复讲经论,颇受大众称誉...构难累旬。磨镜转明,揩金足色;虚往既实,而忘反也。”这里所说法朗的“高足”中,想应包括了吉藏。在私人交谊上,也许吉藏曾表示对智□的敬重,但在思想上,必然有矛盾和冲突。形式上看,天台和三论都重中道实相,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5954703.html
  • 从中观的二谛中道到后中观的台贤二宗思想对立

    从中观的二谛中道到后中观的台贤二宗思想对立--兼论中国天台的特质与思维限制 傅伟勋中华佛学学报第 10 期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1997.7月出版页383~395 -----------------...谛中道;更解除了二谛思想之困局。尤其天台宗智者更以创造诠释家身份,开展出“真空即显妙有”的空、假、中圆融三谛。将三谛成观,使谛论与修证相印和而形成天台四大特质︰其一,是二谛中道相即不二,建立圆、妙之判...

    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1647154.html
  • 三论宗的“二谛”论和“八不中道”论

    非有无”,“文言终不得理”。三论宗的主要理论“二谛说”和“八不中道说”,正是在这种不可知论的方法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。  “谛”是佛教的传统说法,“谛”指真实不虚之理.“二谛”即两种真理,具体指“真谛”...,以及佛的言教也都具有一定的真理性。因为,诸佛所说的法(“教谛”)也是依据众生和贤圣的认识(“二于谛”)讲的。  “八不中道”是三论宗依据《中论》中讲的八不法门而建立的。《中论·观因缘品》载:“不生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2155002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

   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  唯识学的中道思想主要体现在本识说和三性说之中。作为轮回载体的非断非常相似相续恒转如流的本识的安立,符契佛陀的缘起中道教法。本文重点研究唯识三性说及其所蕴含的中道思想。由唯识三性说的理论演变,梳理从唯识古学到唯识新学的中道思想发展脉络;根据佛陀教法的缘起中道义,评析唯识中道思想的理论局限。   一. 唯识三性说源流探析  (一)关于“三自性”与“五法”  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273506.html
  • 台湾中道学苑住持真华法师一行参访普陀山

      10月11日至12日,台湾真华法师一行20余人在“海天佛国”普陀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朝圣和参访活动。  现年85岁高龄的真华法师为台湾中道学苑住持,原籍河南商丘,因家中贫寒很小就出家为僧,后到苏州、上海、宁波等地有关寺院参学和任知客等职。1949年3月到普陀山后,他先后在普济寺、法雨寺、文昌阁等寺院挂过单,57年前(舟山解放前)与其他20多名僧尼(3女)一起被国民党从普陀山抓到台湾。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普陀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0/0614145986.html